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,您的生活服务帮手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地板打蜡

雷军已无法回头! 小米这一枪有点哑火

发布日期:2025-05-28 16:27:38 浏览:37375

雷军扣动扳机,小米汽车YU7应声“出膛”。然而,本应响彻云霄的枪声却意外哑火,网络讨论热度远不及预期。

其实,这并非“雷军流量营销学”失效,而是小米在舆论风暴眼中,给自己制造的喘息之机。作为小米的“流量圣体”,雷军早就明白,在造车的修罗场上,自己已经无法回头。

1. 小米这一枪有点哑火

顶着外界巨大压力,雷军近日发布了备受瞩目的小米YU7。

还是熟悉的配方,还是过去的套路,YU7延续了SU7的产品定义模式,依然是亮眼的经典外观设计、出色的新能源汽车性能,叠加部分技术和功能的重点宣传。

外观上,与SU7陷于抄袭Taycan的争议一样,YU7也被指神似法拉利Purosangue。

性能上,SU7是四驱纯电SUV和中大型纯电SUV续航第一,零百加速低至3.23秒;内饰上,长度达到1.1米的“天际屏”被突出介绍。

其实,早在去年年底,YU7的外观就已经曝光,工信部也提前公示了部分参数。发布会开始前,就已经有一些媒体“抢跑”,预告了座舱设计等。

此外,与车圈以往惯例所不同,这次YU7的正式亮相,既没有公布预售价格区间,也没有开启小定。

这场本应引爆市场的发布会,因为种种原因,并未激起类似当时SU7那样的波澜。

作为小米汽车第二款车型,YU7给外界带来的冲击力,远远小于其首款产品SU7。

2. 故意制造的喘息之机

这场发布会似乎有点冷清,小米的这一枪有些哑火。

但其实这并非偶然,可能是雷军故意为之,是小米在舆论风暴之中的一次“自我保护”。

今年3月份的两会上,挟小米汽车的巨大成功光环,雷军成了聚光灯下的焦点,来到了其作为企业家的高光时刻。

但正所谓高处不胜寒,最风光的时候往往也是最危险的时候。3月底,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事故,暴击了小米,甚至让其从高高的神坛跌落。

这场导致三个女大学生死亡的车祸,把小米推上风口浪尖。网友的指责、媒体的质疑,如同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,让雷军和小米被彻底打懵了。

紧接着,SU7 Ultra的退车风波,更是让小米雪上加霜。

曾经一呼百应的“雷军流量营销学”,此刻却成了困住自己的荆棘——流量是把双刃剑,它既能载舟也能覆舟。

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小米有意降低新车YU7的流量关注度,这与其说是战术调整,不如说是被流量反噬的无奈妥协。

3. 雷军早就无法回头了

当然,小米这不是在流量中退缩,而是在舆论风暴中寻找喘息的机会。事实上,在流量营销的路上,雷军早已无法回头。

过去几年,小米汽车的崛起,堪称教科书级“流量神话”。

从雷军“人生最后一次创业”的宣言,到 SU7 发布时“年轻人第一辆车”的标签,流量影响始终是小米最锋利的武器。甚至于,雷军被称为行走的“流量圣体”。

然而,流量反噬得巨大风险,也如影随形。

高速车祸和退车风波发生之后,网上有不少关于小米遭遇营销反噬的讨论。

于是,雷军在汽车圈掀起的老板个人IP营销热潮,也在过去一两个月中大大降温。

雷军短暂地在互联网上消失了一个多月,期间他一改往日在社交平台频繁发文的习惯,暂停发布个人化内容,也停止对外公开活动,甚至连 4 月份的上海车展也未亮相。

直至小米 YU7 发布会,他才终于试探性地重新开始回到台前。

此前一个多月的静默,其实并不能说明雷军要改变小米的营销策略。那更像是在舆论风暴中,暂避风头的策略。

小米从上到下已经太习惯和依赖流量营销这个利器了,雷军的个人形象早已与这家公司牢牢绑定在一起。

无论是向内凝聚公司士气,还是向外表达战略决心,抑或重塑小米品牌形象,都需要雷军重新站到台前,都需要他用“雷神” 的光环,继续点燃这场造车豪赌。

在从雷布斯迈向雷神的道路上,雷军注定已经无法回头。